文化遺產管理
MMG承諾尊重運營所在社區、原住民及其他權利持有人的權利、文化和習俗。這一承諾涵蓋保護礦山租賃區內及周邊土地上的物質與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們的方法已納入MMG《可持續發展框架》,並以《人權政策》、《社會績效標準》及《安全、安保、健康與環境(SSHE)績效標準》為指導原則。
我們理解原住民社群在獲取土地及履行土地守護者職責時面臨的歷史性與持續性挑戰。 MMG支持這些社群維持與土地的聯繫,並積極邀請他們參與文化遺產測繪與傳統土地利用規劃,以確保這些寶貴遺產得以世代傳承。
二零二四年取得的主要進展包括:
- 所有礦山均更新了各自的文化遺產管理計劃
- 與原住民群體及當地利益相關方開展包容性社區參與和土地管理活動,在Las Bambas和Kinsevere礦山啟動意外發現文化遺產處理程序
- 與當地社區及文化遺產專家合作記錄逾150項文化資產
- 將文化遺產保護納入《環境與社會影響評估》(ESIA)
我們的協作方式
我們與社區攜手合作,確保以符合文化傳統的方式管理遺址及文物,並將傳統知識融入土地利用規劃、復墾及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
MMG對文化遺產的了解
MMG各礦山的文化遺產包含具有美學、歷史、科學或社會意義的物質和非物質元素。我們尊重運營所在區域豐富的文化傳統、習俗及精神信仰。這些元素構成了當地獨特的文化特征。
非物質文化遺產可能包括:
- 傳統知識
- 文化表達形式
- 手工藝與工藝技能
- 口述歷史與故事
- 詩歌與語言
- 社會習俗、儀式及節慶活動
物質文化遺產可能包括:
- 不可移動遺產:歷史建築、紀念碑、考古遺址
- 可移動遺產:繪畫、雕塑、傢具
文化遺產管理計劃
MMG《文化遺產管理計劃》符合GRI 411準則及ICMM指引,內容包括:
- 意外發現文化遺產處理程序
- 社區諮詢流程
- 員工及承包商文化意識培訓
- 融入生物多樣性及土地使用机制
MMG並未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劃定的範圍內開展任何勘探或開採活動。當作業區域毗鄰受保護區域時,我們確保相關運營與受保護區域的「突出普世價值」兼容,並嚴格遵守所有相關的國內外法規。
監測、鑒證與披露
我們建立了完善的監測及報告系統,涵蓋文化遺產、土地使用及生物多樣性等範疇,具體包括:
- 由內部專家及第三方機構進行定期審查
- 對社會績效數據(包括文化遺產記錄)進行外部鑒證
- 我們按照以下標準在《ESG數據手冊》中披露相關績效:
- GRI 304準則(生物多樣性)
- GRI 411準則(原住民權利)
- ICMM《社會經濟報告框架》
- 《國際財務報告準則S1號》(可持續相關財務信息披露一般要求)
我們歡迎並鼓勵原住民、運營所在社區及其他權利持有人提出意見和建議。這些寶貴見解對完善我們的流程、提升透明度,以及實現文化遺產的長期管理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