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可持續發展 / 環境管理 / 尾矿管理

尾矿管理

MMG將尾礦及尾礦庫(TSF)的安全與負責任管理視爲一項關鍵重大議題,亦是環境與社會風險管理的核心環節。我們的管理方法已納入公司《尾礦庫和蓄水壩標準》。作為ICMM成員,我們承諾按照《全球尾礦管理行業標準》(GISTM)等國際框架進行匯報。 

管治與風險管理 

MMG尾礦管理實行最高層級管治,由執行委員會及董事會下轄的管治、薪酬、提名及可持續發展委員會共同監督。我們的管治框架包括: 

  • 為每座尾礦庫委任記錄工程師(EoR) 
  • 為潰壩後果嚴重的設施組建獨立技術審查委員會(ITBR) 
  • 設立專責高管,負責每月接收MMG各尾礦庫的狀態及表現報告 
  • 實施年度風險評估及第三方審計 
  • 制定符合《全球尾礦管理行業標準》(GISTM)的應急準備與響應計劃 

二零二四年,MMG完成了對所有活躍尾礦庫的獨立審查,並根據GISTMICMM績效預期更新了風險登記簿。 

設計、建造與運營 

MMG尾礦庫的設計和運營嚴格遵循以下標準: 

  • 《全球尾礦管理行業標準》(GISTM) 
  • 澳大利亞國家大壩委員會(ANCOLD)要求 
  • 加拿大大壩協會(CDA)要求 
  • 加拿大礦業協會(MAC)要求 

MMG大部分尾礦庫(包括Las Bambas)採用下游式或中線式築壩法。Rosebery(澳大利亞)及Khoemacau(博茨瓦納)的部分區域採用上游式築壩法,並加强了監測與管控措施。 

所有尾礦庫均須接受: 

  • 每日礦山團隊檢查 
  • 每月表現評估 
  • 年度壩體安全檢查 
  • 每五年一次的第三方審計 

二零二四年,MMG8座活躍尾礦庫共處理逾超過329,810立方米的尾礦。 

GISTM對標與公開披露 

MMG全面遵循《全球尾礦管理行業標準》(GISTM)。二零二四年取得的主要進展包括: 

  • 100%完成活躍尾礦庫的GISTM合規評估 
  • 制定並公布各礦山的實施方案 

MMG已將GISTM的六大主題全面納入尾礦管治體系,包括: 

  1. 受影響社區 
  1. 綜合知識庫 
  1. 尾礦設施的設計、建造、運行和監測 
  1. 管理和治理 
  1. 應急響應和長期恢復 
  1. 公開披露和信息獲取 

社區參與與應急準備 

我們與當地社區及監管機構保持積極溝通,以確保透明度和應急準備。具體措施包括: 

  • 向社區通報尾礦庫的安全及應急響應措施 
  • 聯合地方當局開展應急演練 
  • 建立便捷的尾礦相關問題申訴機制 

二零二四年取得的主要進展包括: 

  • Las BambasKinsevere礦山的應急響應演習吸引了300餘名社區成員參與 
  • 零宗尾礦相關申訴升級至礦山以外 

閉礦及運營結束後規劃 

MMG將尾礦管理全面納入閉礦規劃,專注於: 

  • 保障社區居民及野生動植物的安全 
  • 確保長期穩定性 
  • 實現零污染(如水質及空氣質量) 

建立可自我維持的系統,並遵循閉礦後土地利用規劃二零二四年,MMG未淘汰任何尾礦庫,亦未啟動閉礦後監測程序。目前,我們正持續開展詳細研究,以確定安全關閉尾礦設施的方案。 

氣候風險與財務保證 

在尾礦庫的設計與監測過程中,MMG全面評估極端降雨、地震活動等氣候相關風險。我們已將此類風險納入企業風險管理(ERM)框架,並根據氣候相關財務信息披露工作組(TCFD)要求進行披露。 

MMG根據《國際財務報告準則S1號》(IFRS S1)及GRI 201準則,為尾礦庫的安全關閉及復墾預留了充足的財務準備金,並參照多個國際框架進行報告,包括《全球尾礦管理行業標準》(GISTM)、GRI 306準則、香港聯交所《環境、社會及管治報告守則》,以及《國際財務報告準則S1號》/《國際財務報告準則S2號》等。 

報告與披露 

作為ICMM成員,MMG致力於提升尾礦管治透明度,並遵循GISTM披露要求。二零二五年八月,我們將根據GISTM標準發佈所有尾礦庫報告(Khoemacau除外,該礦山將根據GISTM新資產收購條款延期至2029年披露)。二零二五年底,我們將對各礦山的GISTM行動計劃進行第三方鑒證,以確保持續優化管理流程。二零二六年,我們將向利益相關方進一步報告相關進展。 

 

 

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