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

MMG致力於在整個採礦生命週期內實踐負責任的土地管理及自然保護,涵蓋生物多樣性、水資源、空氣、土地及文化遺產等範疇。我們以2025年發佈的《MMG自然戰略》為行動綱領,將自然保護理念融入所有礦山的決策、規劃及運營。 

自然戰略 

MMG深知,自然不僅是公司運營所依賴的環境,更是關乎業務發展、社區繁榮及公司未來的關鍵因素。公司於二零二五年六月發佈的《自然戰略》,彰顯了我們對遏止及扭轉生物多樣性喪失、構建氣候韌性,以及將自然保護融入各項工作的堅定承諾。 

自然是我們維繫生態系統健康、保障運營穩定、促進所在社區福祉的基石。隨著全球環保要求日趨嚴格,以及自然相關財務信息披露工作組(TNFD)等框架的實施,MMG正積極採取行動應對自然相關風險,並把握由此衍生的發展機遇。 

我們的戰略支柱 

自然戰略圍繞四大相互關聯的支柱構建: 

  1. 管治與透明度 
  • 制定整合各類自然風險的《自然管治框架》及決策政策。 
  • 披露與自然相關的重大影響、依存關係、風險及機遇。 
  • 制定並報告符合ICMMTNFD等國際標準的績效目標。 
  1. 了解並評估自然狀況 
  • 在各礦山開展LEAP(定位、評估、分析、準備)評估。 
  • 編制《自然工作質量要求》,並更新SSHE標準。 
  • 完善基線數據及監測系統,以追蹤自然相關指標。 
  1. 應對自然風險與影響 
  • 應用分級緩解機制:避免、最小化、恢復及補償。 
  • 調整《土地與生物多樣性管理計劃》,以反映各礦山的風險。 
  • 實施多項措施,確保閉礦時生物多樣性淨零喪失。 
  1. 促進協作與參與 
  • 與原住民社區、政府及同行建立夥伴關係。 
  • 共享生物多樣性數據,並參與環境修復計劃。 
  • 探索可持續金融及系統轉型機遇。 

由當地團隊主導戰略的實施,通過LEAP評估識別依存關係與影響。我們持續與原住民及當地社區緊密合作,積極應用創新自然恢復實踐,並將自然保護理念融入土地管理及可持續發展規劃。 

土地使用權及受保護區域 

MMG並未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劃定的遺產範圍內開展任何勘探或開採活動。當作業區域毗鄰受保護區域時,我們確保相關活動與受保護區域的「突出普世價值」兼容,並嚴格遵守所有相關的國內外法規。我們的土地准入程序嚴格遵循《安全、安保、健康與環境(SSHE)績效標準》,涵蓋利益相關方參與、環境評估及文化遺產篩查等環節。 

我們尊重法定受保護區域,並確保所有運營調整均與土地使用規劃協調一致。根據《自然戰略》要求,MMG持續完善礦山層面的評估,以便更精準地識別自然相關風險及依存關係。 

生物多樣性管理與緩解措施 

MMG在項目整個生命周期均應用分級緩解機制,透過「避免、最小化、恢復及補償」的遞進方式管理生物多樣性。二零二四年,我們根據《自然戰略》要求,追蹤了28項自然相關績效指標。 

當生物多樣性影響不可避免時,我們聯同生態專家及當地社區,共同制定並實施物種遷移、棲息地修復及生物多樣性補償計劃。MMG生物多樣性管理系統涵蓋各礦山的定制化評估,以便科學分析礦山生態敏感度及生態系統依存關係。 

目前,我們正評估採納生物多樣性「淨零損失」或「淨增長」承諾的可行性,此過程嚴格對標自然相關財務信息披露工作組(TNFD)及ICMM《自然立場聲明》的要求。 

管治與披露 

MMG制定了自然管治框架,由董事會下轄的管治、薪酬、提名及可持續發展委員會負責監督。我們持續披露重點運營地區及全價值鏈中的重大自然相關影響、依存關係、風險與機遇。 

目前,我們正開展LEAP(定位、評估、分析、準備)評估,以量化各礦山特有的自然相關風險與機遇。此外,我們已完成安全、安保、健康與環境(SSHE)文件的修訂工作,確保其充分體現MMG最新自然評估程序。 

逐步復墾與最終土地利用 

在可行情況下,MMG積極推行逐步復墾計劃,專注於當前正在使用或計劃未來使用的運營區域。復墾目標與擬定的最終土地利用方案一致,並在制定時參考利益相關方的意見。 

二零二四年取得的主要進展包括: 

  • Las Bambas、KinsevereDugald River礦山開展復墾成效監測 
  • 在所有受擾動區域實施排水管理、侵蝕控制及抑塵措施 
  • 採用本地物種開展植被恢復計劃,並結合傳統土地管理方法 

MMG雖未設定年度復墾目標,但透過礦山層面的關鍵績效指標(KPIs)追蹤進展,並在《可持續發展報告》中披露相關數據。 

我們的目標是在礦山關閉時,實現生物多樣性較二零二零年基準(包括各礦山生態評估及生物多樣性清單)達到淨零損失。此承諾將確保透過恢復、補償及長期管理計劃,全面緩解營運活動造成的任何殘餘影響。目前,我們正將此目標融入閉礦規劃、復墾設計及利益相關方參與流程,同時積極探索按照TNFD LEAP框架及ICMM《自然立場聲明》,在重點生態系統中實現從「淨零損失」邁向「淨增長」的轉型路徑。 

 

Print